▲預估每人一天經手的手機數量就達到7000-8000部。(圖/路透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位於廣東的貴嶼鎮被稱為「電子垃圾拆解第一鎮」,這個人口只有20萬的小鎮,靠著拆解廢棄的電子產品提煉貴金屬,換取可觀的財富。以每噸廢棄手機含有200g黃金計算,每年可以提煉2-4噸黃金,價值在10億人民幣左右(約新台幣43.6億),但在如此高的「含金量」之下,伴隨的是「污染」和「全球最毒地」等詞語。
隨著科技化的浪潮,造成電子垃圾越來越多,同時也為貴嶼的「電子拆解產業」提供源源不絕的材料。當地居民幾乎全部在從事與電子器件、塑膠廢料回收的相關工作。門內有工人在分類;門外,則是一堆堆等待拆解、分類或已獲拆解的「料件」。
對他們來說,越舊的手機越值錢,因為早年製造手機的工藝比較為粗糙,為了能保證正常通話,只能用更多貴金屬來「鎖住」信號。據了解,其實除了手機,其他很多電子產品也都可以拆出金、銀、銅,但在利益所趨的現代社會可能看不到這個市場,也就催生了貴嶼這般規模驚人的電子垃圾產業鏈。
▲其實除了手機,其他很多電子產品也都可以拆出金、銀、銅。(圖/翻攝自《看看新聞》大陸網站)
據當地業者張曉真表示,以一批5到10年前的廢棄手機為例,每噸可以提煉出來200到300公克的黃金,1到3公斤的銀,100公斤左右的銅。據了解,傳統的金礦開採,一噸金礦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噸廢舊手機的含金量反而要遠高於金礦石。
據他估算,單以廢舊手機一項廢舊電子產品來看,目前每月處理量約為1000多萬台,一年下來有一億兩千萬部,合計約1萬到2萬噸。以每噸廢舊手機含有200g黃金計算,每年可以提煉2-4噸黃金,價值在10億人民幣左右(約新台幣43.6億)。
▲當地環境因此遭到破壞,甚至被稱為「全球最毒地」。(圖/路透社)
但是含金量如此高的產業,卻有著致命的危機。「洗金」的過程,會揮發出大量蒸汽狀酸性氣體,從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酸霧。用1200年前的工藝來處理21世紀的垃圾,這讓貴嶼飽受污染之苦。除了水源已經被汙染的不能使用外,長期烘烤電路板、焚燒垃圾等行為也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懸浮顆粒物,也使得當地空氣變得非常差,看似「好賺」的錢卻都是用健康和環境代價換來的。
▼看似「好賺」的錢卻都是用健康和環境代價換來的。(圖/翻攝自《看看新聞》大陸網站)
文章來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502/913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