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手機發展日新月異,手機更新迭代不斷加速。有調查顯示,約50%的用戶每18 個月就會換機。然而在一片紅火的新機銷售市場背後,我國廢舊手機的回收率卻並不高,造成了資源浪費。目前我國的手機回收利用的瓶頸在哪?如何才能讓“沉睡”的舊手機被更好地利用?記者展開調查。
舊手機 無處去
國內現在有約10億部廢舊手機的存量,回收率只有2%左右
2016年,我國手機市場上市新機型1446款,出貨量5.60億部,已是名副其實的“手機大國”。而隨著智能手機發展的日新月異,手機的更新迭代也不斷加速。有調查顯示,2014年,約50%的用戶每18個月就會換機。“手機用上一兩年,好多功能已經跟不上了。”深圳的手機“發燒友”小凱說。
在一片紅火的新機銷售市場背後,我國廢舊手機的回收情況和數量卻顯得有些不成比例。
“國內現在有約10億部廢舊手機的存量。但目前卻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平說,國內每年新增的手機里,90%是棄舊用新,但大量更換下來的舊手機都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手機主要由塑料外殼、鋰電池、線路板、顯示屏等部分組成,據專家介紹,這些部件如處置不當或隨意丟棄,其所含的重金屬等物質會進入土壤和地下水,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其實,廢舊手機也有它作為“資源”的一面。廢舊手機回收後,一般有三種去向:較新、損壞程度較小的手機經過分類處理、翻新後流入二手市場;有一定損壞不能直接使用的手機,可用零部件會被拆解再利用;完全無法使用的,經過原材料提煉後,作為垃圾焚燒處理。
想回收 困難多
受價格、隱私保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手機回收難;手機處理業進入門檻高
存量大、隱患多、利用價值也高……然而,這些因素卻很難轉化為廢舊手機回收業的發展動力。
“手機總是買時容易賣時難。”家住深圳市福田區的李先生是個資深手機玩家。他家裡閑置了多部智能手機:“幾千塊錢的手機,賣給回收方有時連零頭都收不回來,不如放在家裡收藏。”
“對於舊手機,用戶的情感屬性也比較強。”手機回收平台“愛回收”公關總監田牧認為,當初好幾千元買來的手機,回收時如果價格太低,許多人從心理上難以接受。
除了價格因素,也有人對智能手機回收後個人隱私可能存在的泄露風險表示擔憂。
“我在街上見過回收舊手機的小攤販,但是交給他們我不放心。”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工作的白領崔小姐家裡存著兩部舊手機,儘管長時間不用,但她也不想進行回收處理。“手機存儲過大量個人信息,萬一泄露了怎麼辦?”
與此同時,相關行業政策的不完善,也是阻礙手機回收的一大難題。據悉,2011年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明確了對冰箱、電視機、洗衣機和電腦等電子垃圾處理的補貼政策,但手機並不在列。2016年,新版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雖然將手機納入其中,但具體細則至今仍未出台。
“沒有國家補貼,正規企業的競爭力大大下降。”田牧表示,目前我國手機處理業兩極分化很嚴重,在技術條件好的環保企業參與的同時,手工作坊式的地下工廠也比比皆是。手機處理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的行業,無論是貴金屬提煉還是環保拆解,對技術的門檻要求都很高,沒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很難涉足這一領域。“因此我國專門從事廢舊處理的企業還是相對較少。”
強意識 立規範
需培育消費者“以舊換新”習慣、暢通回收渠道,相關法規有待完善
近年來,國內湧現出多家企業,它們借助互聯網、大數據、O2O等技術,大規模拓展二手手機回收業務,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影響手機回收率的最大因素,還是居民的個人意識。“普通手機材料成本一般不會超過1200元。”熊洲說,用作拆解的手機,只能按原材料定價,回收價格偏低也屬正常。作為消費品,手機的價值必然是不斷下跌的。他建議,在發展新機銷售市場的同時,培育消費者“以舊換新”的習慣,能夠大大增加手機的回收率。
想回收卻不知道找誰,也是消費者常遇到的苦惱。熊洲認為,在一些發達國家,手機的銷售和回收主要靠運營商,用戶黏性較強,渠道穩定暢通。但在我國手機的銷售和回收渠道用戶黏性較差。“如何建立暢通、可靠的回收渠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手機生產、流通企業應主動發揮積極作用,誰製造誰回收,誰生產誰處理,誰汙染誰付費。”相關專家表示。
“從行業發展來看,線下回收渠道最符合用戶的消費習慣。”田牧表示,儘管線上回收模式新,但當面交易更符合手機回收的行業特性。然而國內線下正規回收站點、回收店的覆蓋率依然很低。
“渠道暢通了,許多問題自然也會慢慢得到解決。”張曉真以用戶對隱私的擔憂為例介紹說,正規的手機回收平台,收到手機後首先會進行恢復出廠設置,隨後再進行至少30次的磁盤複寫,以確保手機數據不可恢復。“政府也應當重視對回收企業的規範,同時鼓勵那些重視環保、重視隱私保護的企業。”
“可喜的是,國家已經對此開始重視。”熊洲表示,最新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將手機納入其中,就是一個好的開始。這也意味著手機回收將被納入國家政策和基金扶植的管理範圍。“希望能盡快出台針對廢舊手機拆解處理的具體補貼細則,讓整個行業得到更快速發展。”(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