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氣體,所謂臭氧層是指離地面10-50公里的大氧平流層中比較集中的臭氧。倘若將這些臭氧全部集中起來覆蓋在地球上空,僅有3毫米厚。可就是這麼稀薄的一層臭氧,就吸收了太陽輻射到地球的99%的紫外線,從而保護了人類和其它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灼傷,這寶貴的臭氧層自上世紀70年代末被發現出現明顯損耗,正遭到嚴重破壞。
上世紀80年代,科技學證實了破壞臭氧層的“元兇”,就是在現代社會的生產與生活中,空調、冰箱、等制冷設備的普及使某些人造氟化物作為制冷劑大行其道,科學界隨後證實,氯氟烴等氟氯碳化物是導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的重要原因,因為氟氯碳化物釋放的氯和臭可直接損耗臭氧。
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報告說,得益於國際社會協同致力於減少排放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地球臭氧層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得到恢復。
兩個組織當天發布的《2014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摘要版指出,國際社會於1987年達成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簡稱《蒙特利爾議定書》)為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作出了巨大貢獻。基於《蒙特利爾議定書》及相關協定開展的行動成功降低了曾用於冰箱、噴霧器、絕緣泡沫塑料和滅火器等產品的氟氯化碳和哈龍等氣體在大氣中的豐度。
報告指出,如果能夠全面遵循《蒙特利爾議定書》,中緯度地區和北極上空的臭氧層有望在本世紀中葉以前恢復到1980年的基準水平(臭氧層出現嚴重消耗之前的水平),南極部分地區有望在晚些時候恢復到這壹水平。不過,該報告警告說,替代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氫氟碳化物對於臭氧層無害,但包含多種強效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正在以年均7%的速度增加。如任其發展下去,氫氟碳化物在數十年後可能會成為導致氣候變化的極其重要因素。
《2014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由來自3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科學家編寫和審查,為4年來首次推出的全球臭氧層最新綜合報告。